从“乡土记者”到“大米王”的文化传奇 -pg电子游戏试玩

本地资讯
从“乡土记者”到“大米王”的文化传奇
编辑时间:2011/11/11 9:09:51  点击数:次

 那天,编辑部把基层来稿传给我,在众多稿件中,一篇通讯的标题吸引了我:《一粒米带富千家万户——记万年贡米集团董事长蔡阳厚》。蔡阳厚?是那位万年县委宣传部报道组的“乡土记者”吗?多年未见,难道他由文人变成企业家了?文化人是怎么办实业的?他的集团公司又是如何体现文化的?带着一串问号,日前记者去万年贡米集团探了个究竟。

  从文化人到实业家追求创业文化

  1983年,蔡阳厚从师范学校毕业走上了教学岗位。19岁的他有很多色彩斑斓的梦:当教师、当作家、当老板……

  蔡阳厚喜欢读书看报,吸取新知识,捕捉新信息。

  一天,他看到报纸上一条消息说做蜡烛可致富,果真办起了蜡烛作坊。他用知识照亮学生心灵的成长之路,用蜡烛点燃自己创业的星星之火。

  热爱生活,生活处处给他机遇。一次外出,他遇到一位干部模样的人抓小偷。一打听,干部是个不小的官。他写了一篇现场短新闻《书记抓小偷》,投到报社发表了。

  幸运不经意间降临。因为这篇新闻稿,1991年他被选调到万年县委宣传部报道组做新闻干事。

  新的岗位让他有机会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在更广阔的天地里看、听、悟。多年以后的他感慨:正是这段工作经历,培养了我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

  在机关工作期间,县政府大院边上开了一家米店,天天人来车往,有很多外地人到这里运米。职业习惯促使他经过那里时喜欢跟顾客攀谈。一个温州客人告诉他,这边的米六毛钱一斤,卖到温州一块多钱一斤。一车米挣的钱是蔡阳厚3年的工资。

  他记得一件事,刚工作不久,他到朋友老孙处玩,老孙告诉他,单位发了5公斤贡米,很珍贵。老孙舍不得一下吃完,每次只抓上几把,晚上放进热水瓶煨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就能吃上香喷喷的贡米粥。

  这就是商机!人人都要吃饭,日子富裕了就要吃好米。

  蔡阳厚一边做着他的新闻报道,一边在家乡万年梓埠,跟发小们一起办稻米加工厂。

  教书写文章,丰富了他的文化底蕴,开阔了他的眼界;商海做实业,积累了他的管理经验,锻炼了他的胆魄。

  1997年,他果断下海,挂靠一家国营粮食企业,与人合伙创办了万年县北斗粮油公司,个人年收入达50万元。

  人生好比看风景,高度不同,风景也不相同。是小富即安,还是不断拼搏?蔡阳厚选择了后者。他用文化人的眼光,看中了万年县特有的稻作文化;用生意人的头脑,看到了万年贡米产业的前景。1998年,他注册并申请了江西著名商标“皇阳”。2002年,他把公司更名为万年皇阳贡米实业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生产中高档产品,打进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大型超市,远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2008年8月,他出资860万,竞购中国驰名商标“万年贡”成功,组建起以皇阳公司为核心的万年贡米集团公司,并做成了国家级龙头企业。今年,集团并购了万年28家粮食加工厂。现在,集团年加工能力达到71万吨。董事长蔡阳厚被人们赞为“大米王”。

  利己惠人壮大企业营造和谐文化

  蔡阳厚生长在农家,对农民有天然的情感。多年的文化沉淀,更让他看到,企业的成功不光看利润,更要让农民得实惠。用他的话说“上半夜想想自己,下半夜想想别人。”这一想,他想出了让农民广种厚收,为企业提供优质粮源的办法。

  2009年开始,江西省农发行开展扶持农业加工龙头企业产业链向农业基础环节延伸的试点工作,这与蔡阳厚的理念不谋而合。

  延伸产业链服务就是银行把资金贷给龙头企业,企业利用这部分资金购买良种、化肥送到农户。农民不必掏现金,等到向企业出售粮食时,从粮款中扣除良种和化肥款。由龙头企业向银行还贷。

  集团在全县各乡镇建立了32个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基地面积20万亩。集团通过合作社与农户签订生产、收购合同,为农户赊销化肥、良种。农民种“贡稻”,每公斤比常规稻多卖一块多钱,种优质稻也比市场价格高。同时,企业为农户提供产中的农业技术服务,产后的配套服务。集团投资500万建成粮食烘干中心,解决农民阴雨天烘干粮食的问题。2009年到2011年三年间,集团与合作社及种粮大户签订粮食订单面积总计达到56.2万亩,带动农户17266户;向订单农户赊销复合肥17030吨、尿素2750吨、稻种65吨,总价值4723万元;为订单农户购买农机提供融资88.5万元。农户户均年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

  蔡阳厚的惠人利己观体现在方方面面。

  在集团公司采访,我们听到了一个和谐收购编织袋的故事:

  由于历史原因,万年有几十家大米加工厂的包装袋,都使用“万年贡米”及其类似商标,扰乱了市场。万年贡米集团一边打假,一边与这些企业协商,达成小企业停止商标侵权、集团用40万现金收购他们所有遗留的包装袋。蔡阳厚幽默地告诉同事:我们与小企业是兄弟,我们是正规军,他们是小股部队,我们收编他们,要和谐过渡,不要起冲突。

  一斤贡米卖100元凸显稻作文化

  今年6月24日至28日,江西省地方特产(广东)展示展销会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举行。2斤装的“万年贡”礼品米卖200元,10斤装的礼盒卖888元。现场烧煮的阵阵米香吸引了见多识广的老广们驻足品尝,不少人纷纷掏钱购买。

  一斤米如何能卖出100元的天价?蔡阳厚说:我们卖的不仅是大米,还是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占世界鳌头的稻作文化。

  万年贡米始载于南北朝。又传,朱元璋和陈友谅当年在鄱阳湖一带打仗的时候,梦见江南有“寸长大米”,便差人查访,果真在万年觅到了此米。朱元璋登基后传谕“代代耕种,岁岁纳贡”,因而万年贡米也称“国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来此考察。

  万年是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世界著名农业考古学家马尼士博士,于1992、1993和1995年,三次带队来万年考古发掘,发现了12000多年前的野生稻植硅石标本和10000多年前的栽培稻植硅石标本。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水稻植硅石标本,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农业考古学界,将世界稻作历史提前了几千年。

  去年,“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试点,为这个县又添了一块金字招牌。

  万年贡米属野生稻,生长在裴梅镇荷桥山区,这里山高水冷,森林葱郁。一年栽一季,全生育期175天,生产过程中不打药不施肥,亩产只有200来斤。加工出的贡米,色如玉,形如棱,香软可口,营养丰富,乃米中一绝。2007年开始,万年贡米曾经多次在大都市上海展销,每次都是销售一空。

  蔡阳厚说,做粮食加工的企业很多,全国有5万多家,江西就有2000多家,但做高端的不多。要从稻谷加工的蓝海里跳出来,做高端产品,必须要有文化的支撑和引领。蔡阳厚利用稻作文化的背景,把“万年贡”做成礼品米,在产品细分上独领风骚。

  上央视向世界喊话打造营销文化

  中国出产贡米的地方有13处之多,怎么抢占高地?蔡阳厚的招数是,通过国家级主流媒体央视向世界喊话:“世界稻米发源地中国贡米之乡——江西万年”
  乍一看,这并不是企业广告,是整个万年都受益的地方形象宣传。

  基于此,当初蔡阳厚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报告去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时候,县领导体谅企业是家加工大米的公司,利润并不丰厚。政府为了扶持企业,愿意从财政上拿钱,分担一半广告费。蔡阳厚婉言谢绝了。他说:“万年贡米是万年人民的,没有万年贡米的品质和文化,我不可能做大。”2010年,蔡阳厚在中央电视台投入广告费200万,2011年500万,2012年将达到1600万。

  因为产品品质是高端,广告也要高端,商标和营销还是要高端。

  集团共有11个品牌,主导产品“万年贡”,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名牌产品;“皇阳”也获得江西名牌产品、江西省著名商标,正在申报中国驰名商标。

  2010年,万年贡米集团公司在北京开了一家2000多平米的直营旗舰店。今年紧锣密鼓地在长安街设置营销总部,到天子脚下卖贡米。蔡阳厚说:什么东西都要互相匹配,好马要配好鞍。

  结束采访时,蔡阳厚向我们透露了下一步的打算——向文化产业进军。集团正在筹办万年贡米生态产业园,做大米旅游观光文章。计划拍一部反映贡米神话传说的电影,在产业园中滚动播放,通过影视的方式,把稻作文化告知天下。现在电影脚本已经完成,主题曲“爱米一万年”也创作成功。还打算在万年举办稻作文化节。“文化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蔡阳厚有信心把万年贡米做成万年的支柱产业,让“农民得实惠,企业得效益,财政得收入”。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