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商人进京合作建房近日再引社会关注,据新浪乐居的网上调查显示,约7成网友支持合作建房。但面对来自专业人士的诸多质疑,赵智强首度接受地产中国网专访并逐条回应。 【地产中国网.独家报道】近日,温州商人赵智强进京合作建房再曝新进展,其在2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称,已与新华信托股份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拟由信托来实行资金监管。赵智强在接受地产中国网专访时透露,本次发布会后至次日(27日)凌晨12点,其“中国合作建房”网上的报名人数已经达到488人。另获悉,目前,网上通过审核报名成功的人数已至200人,且八成为“非京籍”。 然而,民意支持难挡业内质疑声,北京合作建房的实际可操作性面临考验。 业内质疑“北京合作建房” “北京合作建房”最早始于2004年,自联想集团it工程师于凌罡尝试失败后,此模式再无人问津。直到2006年,温州商人赵智强成功运作国内首个个人合作建房,“温州模式”亦从此叫响。但是,在目前楼市环境下,在限购最严厉的北京市场,合作建房是否面临着更多的阻力?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陈国强认为,这应该仅是个案,他个人不太看好此事,因为该项目运作空间有限,集资信托存在很大隐患。而且此间操作的难度和风险系数太大,很多事情都还没有确定。 一位全国知名房地产开发企业老总在接受地产中国网采访时则表示,“我觉得这件事很有趣”。他强调对在京合作建房一事并无负面的评价,但从专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作为一名开发商来讲,认为,在目前政府现行的对房地产业的管理政策下,“北京合作建房”确实存在许多无法逾越的困难。 他进一步谈到,合作建房面临至少5大问题。 其一,在京合作建房面临土地问题。目前,土地市场严格执行招拍挂模式,赵智强如何注册企业,取得和开发商同等的资质? 其二,在资金的问题上,房地产开发动辄几个亿或十几亿,这一大笔资金又将如何筹集和监管?此外,假设项目已经运作,在开发过程中还需不需要再向银行贷款?而借款的主体又是谁? 其三,若上述问题都已解决,工程建设承包、房屋的设计规划、原料的招标采购上,又将如何运作? 其四,小区建成后,其物业管理如何实现?公共部位权属于谁? 最后,购买人资格是否能够绕开限购政策? 在上述知名企业开发商看来,合作建房所涉及的公司注册、土地、资金、建设和管理等问题在实际操作层面都将难以把握。 新京报副总裁张学冬在微博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认为“该模式在京会遇到阻力”,因北京土地出让中均带有一定保障房成分,且拿地成本高,如果政府没明确表示支持的话,各个环节很难搞定,且合作建房也应限购。 同样,对此事表示质疑的,还有成都云盛房产投资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鸿滨:“(合作建房)是什么产权、运作机构是什么资质、算不算非法集资、参与建设的工作人员发不发工资?”他进一步表示,如果给工资,按什么方式给、算不算雇佣、要不要签劳动合同交“三险一金”?“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跟房产公司运营方式一样,那就是开发商”。 赵智强逐条回应 在众多瞩目和期待之下,北京合作建房究竟如何平复种种质疑? 作为本次事件的核心人物,赵智强在接受地产中国网采访时,似乎充满信心。他表示:“国外的合作建房模式已有历史,也比较成熟,而在中国,所表现出的独特住房情节,即对自有住房的向往是国内合作建房的主要动因之一”。 在有关资金和土地的质疑上,赵解释说,此次北京合作建房已与新华信托的合作进行信托监管,能够有效确保资金的安全问题;在地块的取得上,他表示遵守土地招拍挂制度,肯定会走相应的法律程序,拿地事项已在计划,但具体事宜目前不方便透露。 在谈论如何处理摆在面前的“限购”问题时,赵表示,去年“两会(新闻 专题)”就有提到,国家实施限购实属无奈之举,“我们的合作建房一直都比较‘低调’,而此次选择在这个节点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是希望能够在今年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引起相应的关注和讨论”。目前申请此次合作建房的大多是社保未满5年和少量拥有北京户口的买房困难人员,针对这些人员构成情况,赵表示,本次合作建房最快的速度也要三年之后,对于现今社保仅两三年的加入者来讲,三年后不仅满足了5年社保的条件,还可能面临限购政策的取消;此外,赵还给出其它情况下可能应对的方法--晚发房产证。 在赵智强看来,自己现阶段的北京合作建房计划已经具备一定的安全保障,但也仅仅是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要广大申请人参与和实践,共同完成合作建房。 “第一人”于凌罡表示不看好 对于赵智强信心满满的答复,地产中国网也采访了曾折戟北京合作建房的于凌罡,他对于赵智强所做的努力给出肯定之余,也希望赵能把合作建房一事做起来。但在一系列未解问题面前,于表示,不太看好目前时局之下用以如此形式在京开展合作建房。 “现在,房地产市场已经发生改变。以北京为例,楼市成交缩水高达几千亿,而北京恰恰是房地产竞争最为激烈的城市之一”,于表示,在现今开发商都会赔的情况下,赵的合作建房如何确保运作且不倒闭呢?他还简要列举了三方面现实存在的阻力因素,首先,房地产市场目前处于被压制阶段,楼市各方面指标在下滑,合作建房市场时机不佳;其次,“绕开限购”的处理不客观,赌未来政策取消也不现实;再者,目前北京房价与房租比是500:1,购房不如租房实惠。 总结经验,于凌罡还特别强调指出:“在北京搞合作建房如果不得到政府或开发商的‘认同’(即支持与合作),是很难成功的”。于目前主张北京合作建房应该跟政府、开发商合作,切入到公租房领域,相关的具体细节他已形成文字,向政府合理反映。 虽然合作建房前景仍不明朗,但截至本文截稿,据新浪乐居的网上调查显示,“支持合作建房,摆脱开发商,享受低房价”和“认为合作建房与限购政策不冲突”的两个选项获支持率最高,分别占投票总数的77%和65%。这表明,人们对合作建房仍然充满期待。它究竟能否取得成功?地产中国网将持续关注。